3-6歲是孩子經歷的“叛逆期”。在叛逆階段,孩子的心智和身體能力都在增強,總想擺脫成人的束縛,不斷挑戰未知的底線。這種“逆反”心理和表現,是孩子獨立人格形成、自我意識成長的重要標志。當孩子遇到叛逆期時,他們的心里就有了“我”的概念。只要引導得當,叛逆就能變成好事。

叛逆孩子的常見癥狀
1.不建造,喜歡破壞:
砸東西、拆玩具、亂寫亂畫、撕書本、故意把玩具扔得到處都是。
2、不講理、容易煩躁:
堅持特定的事情,即使它看起來一樣;
堅持穿某件衣服或某雙鞋,即使它不適合季節;
你必須堅決得到你想要的東西,堅決做你想做的事,否則你會哭泣,大驚小怪;
在公共場所坐在地上耍花招、毆打他人。
3.唱反調并忽視:
沒有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;越是不愿意,就越是必須做;
忽視父母,寧愿自己玩,也不愿和父母一起玩。
4、選擇權威,攻克底線:
故意破壞我們之前共同制定的規則;
新的需求層出不窮;
和父母商量條件,符合要求才做事。
5、發生沖突時,很容易采取行動:
與其他孩子玩耍時,他們喜歡爭奪同一個玩具和秩序。他們不愿意與別人分享。他們還喜歡搶別人的玩具。嚴重時甚至會打人。
應對叛逆四步法1.深入了解孩子行為的原因和動機
孩子與父母相處的時間很長,也是與父母最親近的。要了解孩子內心的需求,父母不能依賴別人,沒有比你們兩個更好的人了。
家長要注意觀察,多與孩子溝通。父母應該充分理解孩子嘗試獨立表演的要求,并盡力創造盡可能多的條件,使孩子的要求得到適當或充分的滿足。
當你想生氣時,停下來看看你的孩子想要什么。
孩子的每一個行為都必須反映孩子真實的內心訴求。上課時,家長經常批評孩子:上課時該去哪里上廁所?從理想主義的角度來說,生理需求是不能被扼殺的,所以在我的班級里,孩子上廁所就必須去,我們不會憋著。
家長在上課前,提醒孩子適當喝水,并要求孩子上廁所。您的孩子上課時會去廁所嗎?如果你不想讓孩子跌倒,你就會在不知不覺中移開他面前的石頭。(注意是不知情,幫忙搬走就是寵壞)
2.在原則問題上決不妥協
叛逆期的孩子是矛盾的,不斷挑戰規則,又不斷追求規則。如果規則混亂,孩子一定會感到不安全。
家長在制定規則時要謹慎、科學,并嚴格遵守:
堅持:規則一旦制定,就必須遵守
謹慎科學:不要設定超出孩子能力范圍的規則,比如要求孩子上課不能分心。
【抓大放小,有重點。除了危及生命和健康的事情不能做之外,其他的事情都鼓勵孩子嘗試。很多時候,他們都是寬容的,該嚴格的地方卻說不。】
[尊重孩子的需要。有時孩子只是想獨立行動,比如自己穿衣服、自己吃飯。不應該因為大人覺得麻煩就禁止孩子這樣做。】
大人沒有底線,孩子難管,分清規則與愛的界限,原則問題上不妥協,不讓愛變成溺愛。
3.多種方式巧妙引導
叛逆期的孩子有很多“問題”和情況。家長要根據不同的情況,采用不同的方法來巧妙地引導。對策大致分為七類。請靈活運用:
對策一:挑釁法,利用孩子的唱反調心態,不讓孩子做你想讓孩子做的事。
【例】:父母要求孩子吃飯,但孩子不肯吃。家長可以用咄咄逼人的方式要求孩子不吃,但孩子卻會拼命要求吃。
注意:使用這種方法時,語氣要盡量真實、平靜,并根據孩子的心情適當調整。另外,相反的“你做XX”的挑釁方法也無效。
對策二:冷漠對待,假裝沒看見。
【例】:孩子亂扔東西,吸引父母的注意,假裝沒注意到,繼續和父親聊天。當孩子看到沒有達到她想要的效果時,她就會自動停止。
策略三:把問題交給孩子,讓孩子自己想辦法解決。
【例】:孩子吃完蘋果皮故意扔掉,卻不肯扔進垃圾桶。家長可以等到蘋果吃完后,假裝剛剛看到它,驚訝地問孩子:為什么這么亂?我應該怎么辦?讓孩子自己想辦法解決。孩子很可能會把它扔進垃圾桶。小心不要問是誰造成的混亂。
對策四:傳遞積極信息,明確告訴孩子該做什么,而不是說不能做什么。
【例】:孩子到處亂寫亂畫,把墻上弄得亂七八糟。這時,家長可以告訴孩子:在畫板上畫畫。
注意:不要指責您的孩子亂涂亂畫。
策略五:建立三角關系,利用權威,通過孩子特別喜歡或敬佩的人來告訴孩子該做什么。
【例】:快到幼兒園了。如果你不離開,那就太晚了。然而,孩子正在公園里玩沙子,不肯離開。這時,響起手機鈴聲,假裝幼兒園老師打電話:幼兒園老師打來電話,讓你趕緊去幼兒園,孩子馬上起身離開。
對策六:運動發泄。精力充沛的孩子叛逆行為更強烈。通過運動和玩耍,孩子們可以有一個發泄能量的渠道。
【例】:孩子在家。一會兒想吃零食,一會兒又想看電視,到處亂搞,就是不肯玩好。您可以帶孩子去公園或游樂場,或者和他們一起玩一些消耗能量的游戲。
策略七:父母要言傳身教,為孩子樹立榜樣。
【例】:孩子喜歡打別人。他們襲擊了許多兒童,甚至家庭成員。在這種情況下,如果家長用“打”的方式來教育孩子,只會讓孩子變得更糟糕。
老師建議:這7個方法就是給大家的“下三法”絕招。上面三種方式是概念,下面三種方式是技術活動。養育必須通過上、下三種方式來完成。結合思想和技術。如果過于理想,就容易忽視教育。細節太多,很容易忽視孩子的感受。當使用接下來的三種路線時,記得根據情況做出反應。
4.冷靜處理負面情緒
當孩子情緒激動時,切勿與他們講道理。
當孩子哭鬧時,處理情緒有四個步驟:抱住孩子或者去安靜的地方,靜靜地聽孩子哭一會兒,讓孩子平靜下來。
幫助孩子弄清楚他為什么哭,以及他的情緒是悲傷還是憤怒。例如:當你的兄弟不讓你玩他的玩具時,你會感到難過嗎?或者你生你弟弟的氣嗎?
向孩子表達同情和理解,例如:我知道你很難過,難過就哭一會兒吧!
當孩子平靜下來后,想出新的方法來轉移注意力,比如:我們去玩沙子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