懷孕期的女性母體將分泌出許多保護胎兒成長的荷爾蒙,這些荷爾蒙在產后七十二小時內逐漸消失,取而代之的是供應母乳的荷爾蒙。在這短暫的期間內,母體內的荷爾蒙經歷了劇烈的波動,因此導致許多精神上的不適應,諸如頭痛、輕微憂郁、失眠、脫發以及手足無措等癥狀,這種現象被稱為“產后憂郁癥”。
此病癥的嚴重程度會受到個人體質和家庭支持狀況的影響。初產婦、有情感性精神病史、產后沮喪或憂郁經歷的產婦更易患病。對于缺乏家人支持或共同居住的產婦,也需要特別關注。女性在懷孕和生產的過程中已經承受了巨大的壓力,不僅要面對體內荷爾蒙的劇烈變化和生產過程的痛苦,還要面對社會角色的轉變和生活適應問題。如果沒有得到適當的照顧和支持,產后心理疾病的發生是可能的。
美國精神醫學會在1995年確認了“產后精神疾患”為一種病癥,指的是產后四周內發生的情感性疾患或精神病。由于健康保險實施后,產后婦女的住院天數縮短,許多精神疾患實際上是在家中發生的。產后精神疾患可以分為三類:產后沮喪、產后憂郁癥和產后精神病。
產后沮喪是大多數產婦都會經歷的一種輕度情緒問題,發生率高達26%-85%。主要癥狀包括失落感、哭泣、空虛感,以及激動、失眠、焦慮、疲倦、頭痛等生理癥狀。這種情況通常發生在產后第三天到第一周,主要由產后休息不足引起。對于這種情況,心理支持和適當的病情解釋就足夠了。
產后憂郁癥則更多出現在首次生產的母親中,50%-60%的情況與生產壓力有關,首次發生的機率約為10%-15%。癥狀通常在產后第二至三周開始,第四至五個月達到高峰,可能持續六至九個月。產婦可能會感到憂郁、神經衰弱、興趣缺失、食欲降低、失眠、思考和注意力下降,還會有罪惡感、無助絕望感等。一旦出現這種情況,復發的可能性是50%。
至于產后精神病,這是最嚴重的一類,但發生率也最低,約為千分之一或千分之二。主要癥狀包括失眠、自我感喪失、妄想嬰兒死亡或表現出妄想幻覺等。如果沒有得到適當的治療,下次生產時復發率很高。這種病癥常常在產后的第一個月內發生,最明顯的癥狀是對周圍環境和自己產生不真實感。
心理壓力、荷爾蒙變化、產科問題以及社會支持和照顧都會影響產后的精神調適。這不僅是產婦個人的問題,也需要家人的支持和幫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