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說話晚,經常就會有人說沒關系,誰誰誰家也是貴人語遲。長大了自然就會了。其實這種說話并沒什么科學依據,如果放任不管還有可能會害了孩子。如果我們發現孩子說話晚,要盡早去看,如果是語言發育遲緩,也要盡早去干預。
那么現在為什么越來越多的孩子說話晚呢?
1.當一個話癆父母
要經常性的給寶寶描述我們一起正在做的事情,比如媽媽在幫你喂奶,媽媽在幫你換尿不濕,我們現在要一起出去曬太陽等。大量的描述生活中的場景,描述看到的聽到的摸到的一切事物,會幫助孩子在說話前期積累非常多的詞匯。

2.不要強迫孩子說話
孩子在剛開始學說話的時候有這家長急于求成,想趕緊讓孩子說出來,比如孩子用手去拿水杯,但是他拿不到想要求助,千萬不要說:你說杯杯,媽媽就幫你拿。你不說我就不拿,這樣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,更加不愿意說了,正確的做法是:寶寶你想喝水嗎?那媽媽幫你拿吧。寶寶還說不出的時候媽媽要做飯自問自答。
3.要多與孩子互動
很多家長覺得工作很累,回家就給孩子丟一個手機或者別的給他聽故事聽兒歌,其實這樣做只能讓孩子聽,而且有時候還聽不清,還有就是孩子對父母的聲音肯定是比故事機或者手機聲音敏感的。最好的辦法是要父母多跟孩子互動,拿一本故事書坐下來跟一起閱讀,把書中的場景描述出來,重點詞語可以重復說。
4.正確引導孩子說話
當孩子提出需求時,你千萬不能說,寶寶你說什么媽媽聽不懂,這樣會打擊孩子的積極性。正確做法是:寶寶你想要香蕉還是桃子?孩子這時候如果不會說他會指出來,這個時候你再教他說,這是桃子,寶寶你想要桃子,媽媽幫你拿吧。說桃子的時候可以嘴型夸張一點,讓孩子看嘴型聽發音。

5.要及時的夸獎和鼓勵
當孩子說出一個剛學會的詞語時,媽媽應該及時的給予鼓勵,夸獎。寶寶你好棒呀,你說的真清楚,你說的比昨天要好呢!讓孩子知道他說話媽媽很開心,他會很有成就感的,我們可以給他鼓掌,給他擁抱,讓他知道說話是有力量的,他就會一次次的愿意嘗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