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dmin
時間:2025-09-24 23:20:09來源:本站整理點擊:
1、利用寬度較小的紙卷做為蓋子,于底部封上厚紙板(詳細看筆筒的作法),粘貼上大于圓底1厘米的圓形飾紙,并將邊緣剪成條狀。
2、將邊緣的紙條浮貼于紙卷外側(cè)。
3、裁一長條紙形,與圓周等長,寬度約紙卷厚度的3倍,將上緣往內(nèi)折進1厘米后,用來包裝紙卷外鍘。
4、同樣的方法將邊緣剪成長條,將膠水涂抹于內(nèi)側(cè)及部邊緣。
5、將邊緣紙條拉至底部浮貼,盒蓋就做好了。
6、盒身的制作方法和盒蓋一樣,但要把筒狀的瓦楞紙放入,使它比盒身高2厘米。
7、這樣,整個作品就完成了。
1、首先,準備好六張彩紙(因為這個折紙筆筒是由六個部件組合在一起的)
2、接著,拿出一張彩紙沿正方形中線進行對折,再對折
3、打開后出現(xiàn)四條痕跡
4、然后再對折另一邊,對折再對折
5、如圖,打開后呈現(xiàn)出的折痕將正方形彩紙劃分為16個小正方形
6、將正方形四個角上的小正方形沿對角線對折
7、對折好后,將對折部位所在的長方形區(qū)域向內(nèi)折疊,如圖
8、折好后,翻轉(zhuǎn)到另外一個面
9、如圖,將第八步最外側(cè)的兩個小長方形向內(nèi)折疊
10、接著,將一個長方形區(qū)域插入另外一個長方形區(qū)域,直至完全插入,如圖
11、完成后就呈現(xiàn)下圖形狀
12、完成一個以后,將另外5個也重復以上步驟
13、當我們制作好六個基礎(chǔ)部件后,就需要開始組合起來。
14、將一邊粘上雙面膠(相互交叉的一面是露在外側(cè)的)
15、然后將兩個基礎(chǔ)部件黏貼到一塊
16、貼好后,就是這個形狀來,是不是很漂亮呢
17、當然插上筆的話就更給力了~
第1步、首先準備六張不同顏色的正方形紙,不同的顏色折出來的筆筒會更漂亮哦!
第2步、取出其中的一張,將這張正方形紙的上下、左右四條邊分別兩兩對折,然后展開,留下折痕。
第3步、將其中的一條邊折向中間折痕,然后展開,留下折痕。
第4步、其余的三條邊也同樣折向中間折痕,展開,留下折痕。
第5步、將正方形紙的四個角分別折向第一個折痕交叉點。
第6步、將上下兩條邊折向中間折痕,兩條邊與中間折痕對齊。
第7步、翻面,先將左右兩條邊對折,展開,加深中間折痕印記。再將左右兩條短邊折向中間折痕。
第8步、插入到底部,調(diào)節(jié)下形狀,這樣,筆筒的一個部件就折好了。
第9步、將其余5張正方形紙按照同樣的方法操作,總共得到6個這樣的部件。
第10步、將每個部件分別粘上雙面膠或者涂上膠水,全部組裝在一起。注意每個部件留在外側(cè)的邊和內(nèi)側(cè)兩邊是不同的。
第11步、全部粘好后,漂亮的筆筒就折好了,雖然用的紙張比較多,不過勝在操作簡單,也比較的實用。喜歡的朋友趕緊去試試吧。
1、將所有的紙都裁剪成大小相同的小長方形若干個。
2、取其中一張小長方形,按照長邊對折,然后壓平整。
3、再將對折過的紙往中間對折,形成像小房子一樣的形狀。
4、將超出來的小部分往里折,使之看起來像兩個三角形連在一起,然后往中間折。
5、用同樣的方法將所有的小長方形都折起來。
6、最后就是組合了,交叉組合,兩個角分別查到另一個的縫里,首尾相接,多累幾層就完工了。
1、正方形紙下邊向上折到如圖所示位置。
2、打開上一步右下角折向上一步痕跡
3、右邊沿三角形邊向左折出痕跡,另外兩邊也按此方法折出痕跡
4、兩角對折
5、左右兩角折向痕跡,全部打開后另外一組對角同樣折法
6、一個角對折到痕跡
7、根據(jù)痕跡折出下圖形狀
8、把冒出來的三角形向下折平
9、另外4個角都折出第8步形狀,筆筒就折好了
以上就是用紙做筆筒方法。
拓展資料
筆筒:用陶瓷、竹木、等制成的筒形插筆器具。筆筒是擱放毛筆的專用器物,據(jù)文獻記載,它的材質(zhì)有鎦金、翡翠、紫檀和烏木,現(xiàn)在我們能夠見到的傳世器物,大多是用瓷或者是竹木制作的。
筆筒是文房用具之一。為筒狀盛筆的器皿,多為直口,直壁,口底相若,造型相對簡單,沒有大的變化。筆筒產(chǎn)生的年代已不可考,三國吳陸璣《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螟蛉有子》:“取桑蟲負之于木空中,或書簡筆筒中,七日而化”。其所說筆筒是否為今日筆筒,不得而知。從傳世品來看多為明代中晚期之物,墓葬出土之物,亦不見有宋元筆筒。明屠隆《文具雅編》:“湘竹為之,以紫檀烏木棱口鑲座為雅,余不入品”。明文震亨《長物志》:“筆筒,湘竹,栟櫚者佳”。故有筆筒為晚明之物一說,但查宋無名氏《致虛雜俎》:“羲之有巧石筆架,名‘扈’;獻之有斑竹筆筒,名‘裘鐘’皆世無其匹”。似乎筆筒的年代應(yīng)起碼推至宋代。由于此系文化史范疇,故這里不加以論述。
瓷質(zhì)筆筒應(yīng)該產(chǎn)生于宋代:故宮博物院陶瓷鑒定專家馮先銘先生在【中國古陶瓷圖典】中說“筆筒,文房用具,插放毛筆之用,始見于宋,流行于清,器型似筒狀。宋代筆筒口徑較小,傳世不多”。?
筆筒是一種最為常見的置筆用具,一般呈圓筒狀,材質(zhì)多樣,可見竹、木、瓷、漆、玉、象牙、紫砂等,是文人書案上的常設(shè)之物。在古代,筆筒以其藝術(shù)個性和較高的文化品位,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睞。明代文人朱彝尊曾作《筆筒銘》,云:“筆之在案,或側(cè)或頗,猶人之無儀,筒以束之,如客得家,閑彼放心,歸于無邪。”
Copyright 2005-2023 yaolan.com 〖搖籃網(wǎng)〗 版權(quán)所有 備案號:
聲明: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(lián)網(wǎng),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(lián)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(wǎng)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(quán)刪除 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