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會說話的小寶寶常常通過哭聲來表達自己的需求。當他們的需求得不到滿足時,哭泣是他們的常見反應。假如我們對新生兒的每一次哭聲進行細致的記錄與統計,你會發現他們每天竟然要哭大約三小時之久。
這樣的現象是不是讓你感到驚訝呢?你是否會疑惑自己的寶貝為何會哭這么久?其實他們并不是一次性消耗完這三小時的哭泣時間,每一次的哭聲背后也包含著不同的含義。作為新手媽媽,你需要耐心地去解讀寶貝的哭聲,了解他們的需求。
一、饑餓的哭聲
在新生兒出生后的頭三個星期里,大多數健康寶寶的哭聲都是由于饑餓所引起的。當媽媽們聽到寶貝的哭聲時,通常的第一個反應就是給寶寶喂奶。只要將或奶嘴放入寶寶的口中,他們就會立刻安靜下來,急切地開始享受美食。
餓哭的典典型聲音是低音調、有節奏,并且重復著固定的模式:先是短促地哭一聲,然后停頓一下,再短促地哭一聲,就像在說“餓——餓——”一樣,直到被媽媽抱起來喂奶,哭聲才會停止。如果嬰兒同時張開嘴四處尋找,一旦有人抱他,就立刻將嘴扎進懷里,這也可以作為判斷寶寶是否因饑餓而哭的依據。
二、疲憊的哭聲
寶貝大多數時間的本能反應就是累了便睡,而且他們往往不需要太多的安撫就能入睡。勞累的寶貝會表現出打哈欠、揉眼睛等行為。如果你沒有注意到這些暗示,仍然持續逗他、哄他、抱他,那可能會引發寶貝的大發脾氣。
因為疲勞而發出的哭聲常常讓人誤以為是其他原因導致的哭聲,因為這種哭聲通常很強烈且帶有花腔般的顫抖和跳躍。此時最明智的做法是立即讓周圍安靜下來,將寶寶放到小床上,輕輕拍打他,幫助他盡快入睡。寶貝越疲勞,他就越難以安靜下來,抗議的哭聲也就越強烈。照顧寶寶時,需要全神貫注地觀察他的一舉一動,及時滿足他的需求。
三、尋求擁抱的哭聲
難道寶寶大哭只是為了讓你抱著他嗎?是的,這是某些比較“粘人”的寶寶的常見做法。一旦寶寶被抱起,哭泣就停止,這可能就是他們想要得到皮膚與皮膚的親近。他們可能還在懷念在媽媽子宮里的溫暖生活,外面的世界雖然精彩,但對他們來說還是一個全新的世界,需要時間來適應。
有些寶寶比其他寶寶更需要被抱著,這可能會讓你感到疲憊,但換個角度看,你也得到了更多與寶貝親近的機會。在寶寶三個月內,多抱抱他并不會寵壞他,他只是喜歡聽到媽媽的聲音、熟悉的心跳聲以及媽媽的味道,這是很正常的現象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即使是比較粘人的寶寶,他們的需求也是會有所變化的。有時候他們哭是因為想被抱起,有時候卻是因為想被放下。很多嬰兒哭是因為他們想要改變現狀,所以在抱起或放下他們之后,要觀察他們是否安靜下來,以此來判斷你是否滿足了他們的需求。
四、不舒服的哭聲
嬰兒對尿布的不適程度是有差異的。有些寶寶會立刻讓你知道他們需要換尿布了;而有些寶寶對這些小小的不適并不在意。只要他們的屁股沒有紅腫或不適的感覺,你稍晚一些換尿布也沒有關系。很多時候,真正在意的是父母而不是寶寶。無論如何,這種需求很容易滿足,只需打開查看一下就可以了。